- 大家來靈修
大家來靈修
2025/04/16
靈修分享:求告神的名,我心得安穩 經文:詩篇80:18 ,詩篇76:1~3 莊秀滿姐妹
靈修分享:求告神的名,我心得安穩 莊秀滿姐妹
經文:詩篇80:18 、76:1~3。
靈修時讀到詩篇80篇18節:「這樣……;求祢救活我們,我們就要求告祢的名。」
「求告祢的名」就是「求告神的名」,就是呼求神來幫助。人在甚麼景況下會「求告神的名」呢? 當人覺醒到自己生命的脆弱、有限,無能對抗所面臨的危難時,就會轉而呼求更高能力的存在~神來幫助。
提到「求告神的名」,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亞伯拉罕的「求告耶和華的名」。
當亞伯拉罕順服神的指示,離開哈蘭,來到迦南,他第一個停駐點是示劍。創世記12章6~7節:「亞伯蘭經過那地,到了示劍地方、摩利橡樹那裏。那時迦南人住在那地。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,說:『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。』亞伯蘭就在那裏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。」
這是神第二次向亞伯拉罕顯現(神在吾珥第一次向他顯現,要他離開本地和親族,前往神指示的地方~徒7:3)。亞伯拉罕已到達神指示的迦南地,神於是進一步應許要把「這地」賜給他的後裔。亞伯拉罕當下腳所站之地是示劍,示劍就是神應許的「這地」。當然,神的應許不只有這小小示劍;神的應許要隨著亞伯拉罕信心的腳步,逐漸擴張到整個迦南地。
緊接著第8節:「從那裏,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,支搭帳棚;西邊是伯特利,東邊是艾。他在那裏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,求告耶和華的名。」
在示劍停留不久,為何亞伯拉罕就遷往伯特利與艾城中間的山地?又為何在那裡,他要「築壇」「求告耶和華的名」? 回看6、7節,就可以找到答案。
當亞伯拉罕來到示劍時,「那時迦南人住在那地」。對於人單勢弱又人生地不熟的亞伯拉罕來說,迦南人早就成群定居那地的現況,是不是充滿威脅和壓力?遷移至人煙稀少的山地,不就是因心中有被威脅的恐懼感而採取的趨吉避凶行動 ?
但是,亞伯拉罕是有信心的。即使環境險惡,他仍相信神的應許可靠,神的保護也不會離開順服祂的人。因此,亞伯蘭「築壇求告耶和華的名」的原因,就顯而易見了~他要透過敬拜神、與神建立更緊密關係,好得到神的同在與幫助;他更要透過敬拜神、感謝神的行動向神表明他的信心。
這一陣子,許多大事件發生在我們身邊~川普突然向全世界祭出關稅制裁,台灣不能倖免地遭到32%的關稅壓力;台海局勢隨著對岸不斷軍演,且一次比一次更靠近警戒線而情勢緊張;國會立法淪為報復性對抗;大罷免風潮熾烈;
……這些事件,在在觸動我們敏感的神經。面對如此叫人憂心、煩躁、不安的世局,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要如何自處?
詩篇76篇1~3節:「在猶大,神為人所認識;在以色列,祂的名為大。在撒冷有祂的帳幕;在錫安有祂的居所。祂在那裏折斷弓上的火箭,並盾牌、刀劍,和爭戰的兵器。」詩人用這三節經文頌讚、感謝神,因神在祂子民中享大名、祂的居所在子民中間、祂必用祂大能膀臂護衛他們。
想起列王記下所記:希西家王時代,亞述大軍曾兵臨耶路撒冷城下。危急中,耶和華使者在亞述營中,一夜之間擊殺了18萬5千人,迫使亞述王倉皇敗逃;一夜之間就解除耶路撒冷的危機。這一段舊約歷史正是詩篇76篇1~3節的確實證據。
誰是猶大、以色列呢? 我們都是,因為我們是神的子民。
撒冷、錫安在哪裡? 在我們的靈中、處境中,因神是我們的以馬內利。
神在何時折箭、斷盾與刀? 當仇敵威脅、侵軋我們時。
神愛我們是事實,若不是,主耶穌就不需道成肉身了。因為愛,神應許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。而我們的神又是以威嚴為衣、以能力束腰,祂足以大大崩毀仇敵任何詭計與攻擊。因此,我們當相信任憑仇敵張牙舞爪,這個叫人憂心的世局,神早知道,也早已掌握。我們儘管安心「築壇求告神的名」吧!